轮播图片
英语文学研究:传承•变迁•展望——北京大学英语系恢复建系40周年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23-11-30
2023年11月25日,由球迷体育网英语系和《国外文学》编辑部主办的北京大学英语系恢复建系40周年“英语文学研究:传承•变迁•展望”高端论坛在北京大学民主楼208成功举办。来自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近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旨在为国内高校英语文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和青年才俊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增强对文学文本和阐释理论的理解,拓宽文学研究的领域,培育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共同体。
论坛于当日上午8点半开幕,开幕式由球迷体育网英语系系主任纳海老师主持。球迷体育网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和《国外文学》主编刘锋教授致开幕词。李淑静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各位同仁对本次论坛的支持。她回顾了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悠久历史和群英荟萃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并对目前英语系的教师队伍特色做了介绍,对英语系当今的人才培养寄予厚望。《国外文学》主编刘锋教授对论坛如期顺利举办表示祝贺,指出该刊物自办刊以来一直遵循季羡林先生提出的两个方向,一是重视经典文学研究,二是潜心把刊物办好。他也希望与在座同仁一道,不断推动外国文学研究进步。
当日上午共五位老师进行主题发言,由纳海老师和北京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倪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盛宁老师以“浅谈杨周翰先生的治学风范”为题发言。他以《十七世纪英国文学》为例,对杨周翰先生强调的学术的原创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张剑以“威廉•燕卜荪《南岳之秋》中的战争与历史”为题发言,精彩展示了语义学文本细读与历史洪流的结合。
复旦大学英语系教授苏耕欣以“17世纪英国诗歌中的爱:神圣的与不神圣的”为题发言,从教会史、思想史和艺术史等多个角度重新探讨了17世纪英国诗歌中爱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特点。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欣以“《霍华德庄园》中的记忆冲突与记忆传承”为题发言。她谈到的根植于文化传统的精神传承与资本扩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冲突,对我们今天寻找归属感和凝聚力很有启发。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高峰枫以“蒲柏的《伊利亚特》:文学翻译与古典传统”为题发言。他指出蒲伯的荷马史诗英译本是对荷马史诗漫长的解释史和接受史做出的18世纪的独特回应,是荷马史诗接受史上的重要环节。
下午共四位老师进行主题发言,由北京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武伟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姜红的发言题目是“《外国文学》期刊与英语文学研究:2010年以来”。她通过对近十几年来英语文学相关论文情况的梳理,分析了英语文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与姜红老师的发言不谋而合相呼应的是,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但汉松的发言题目是“如何重建一种公共的文学批评:以近年来美国英文系学科之争为例”。他指出,通过比较与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争鸣,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思考当代中国高校英文系作为一个学科的定位与未来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陈雷的发言题目是“《坎特伯雷故事》‘总引’中的社会全景再现”。他以坎特伯雷故事总叙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其中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里面很多有关社会生活的指涉及隐喻,对我们理解和阐释文学都有重要作用。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黄淳的发言题目是“被遗忘的编者:也谈英国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黄老师指出,真正对中国新文学散文产生重大影响的,与其说是英国散文大传统,还不如说是20世纪初英国散文乃至文学批评的一段现代主义审美转向。
在上、下午两场主题发言的最后,分别都设有与谈与问答环节。与谈人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代显梅和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吴芬。代显梅教授说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记忆场,个体对世界的感受在阐释中为文学增添华彩;因此要强调文学“守正”的精神,即对人和人文的坚守。吴芬老师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生动地对比了上个世纪90年代和现在的学习条件之间的差距,肯定了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发展等对学术研究的推进作用。现场多位老师都在本次问答环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题发言环节全部结束后,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刘淳的主持下,大家以“英汉译介与学术研究”为主题开展了热烈的圆桌讨论。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副教授胡笑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黄强、许小凡,北京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闫梦梦、姜清远,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李晖和副教授柳博赟,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刘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英美室研究员乔修峰和副研究员周颖、《世界文学》常务副主编叶丽贤等多位老师。盛宁教授、高峰枫教授和刘锋教授等多位老师也在本轮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纳海老师做了闭幕式总结,他代表北京大学英语系再次感谢参加和支持本次论坛的各位老师和同仁,指出北大英语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各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长期以来的支持。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供稿:英语系